追光者!从聂树斌案代理律师李树亭大壮注销律师执业证书说起发表时间:2025-01-13 08:35 ![]() 2025年1月7日,聂树斌案原代理律师李树亭微博发文,标题为:你无法改变,他人的因果。 文中,李树亭律师告知了大家一个消息,历时半月,他注销律师执业证书的申请被批准。 从此,世间再无律师李树亭。 ![]() 1、 1995年7月,盛夏,一名年轻人走进河北广平县公安局,正式成为一名刑警。 这名菜鸟刑警接触的第一起命案,发生在广平县南寺郎固村。 一名女性被奸杀,尸体遗弃在南寺郎固村一枯井。 经现场调查走访,警方认为一村民有重大作案嫌疑。该村民文盲,窑厂临工维生,有犯罪前科,曾在14岁犯案强奸一名8岁女孩。 命案发生后,该犯罪嫌疑人失踪。 警方使出浑身解数,均无法锁定犯罪嫌疑人行踪,无法完成抓捕。 光阴过隙,一晃多年。 这名成人自考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材生,从一名职场菜鸟,迅速成长。 曾一年破获案件高达300余起,曾孤胆孤身擒获8名恶犯,曾连续十年获得优秀刑侦工作者...... 被誉“犯罪克星”。 从警不到3年,该名年轻人因优异表现破格提升为副局长,前途一片光明,未来不可限量。 如果不是10年后那次出差河南的话。 这名年轻人,就是原河北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——郑成月。 ![]() 2、 2005年1月,已经在广平县公安局担任副局长7年之久的郑成月来活了。 10年踪迹难觅的嫌犯出现了! 这名嫌疑犯就是涉嫌于1995年奸杀妇女且隐匿行踪多年的王书金。 王书金被发现,始于一场意外。 2005年1月,河南荥阳开展节前治安大检查,一名举止怪异,且不是本地居民的人进入警方视线,民警一查,确认其就是被河北警方通缉的王书金。 听到王书金到案的消息,郑成月极为欣喜,这是他从警遭遇的第一起命案的嫌疑人,10年来,他破获无数大案要案,逮捕无数犯罪嫌疑人,独独王书金,10年来,一直逍遥法外。 困扰郑成月的心魔,即将被消解,因为嫌疑人要到案了。 于是郑成月带着同事,奔赴千里,远赴河南。 见到王书金的那一刻,郑成月五味陈杂,也有释怀。 是到了了结的时候了。 见到郑成月的那一刻,王书金惊诧恐惧,也有释怀。 十年了,该来的,总归还是来了。 他撂了。 出于对郑成月专业的尊重,出于对自己所犯罪恶的忏悔。 也许,还有。 对于郑成月来说,他压根没有想到,这次远赴千里的接收罪犯,不是一场了结,不是终点。 而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,才刚刚开始。 3、 王书金的心理防线,在见到郑成月的那一刻,全面崩溃。 曾经所作得恶,如倒豆子一般,粒粒显现。 这些滔天罪恶,包含六起强奸案,四起命案。 荥阳警方开始很慌,这名看起来毫无特点的犯人,居然犯案如此之多,冷酷无情,凶残狠毒。但又有点小确幸,还好这些所犯之事事发地并不在河南,不在荥阳。 荥阳的同志不慌了,但是郑成月却慌了。 王书金消除了郑成月从警第一起命案的疑惑,完整交代其犯罪的整个过程,除了郑成月知晓的,还有郑成月不知晓的。 王书金不仅交待了1995年犯罪事实,还交代了1年前的1994年自己所犯下的罪行。 按理说,嫌犯这么痛快的交代罪行,是一件好事,后续收尾工作应该水到渠成。 毕竟,顺藤摸瓜,有口供,再根据口供,完善证据链条,将犯罪份子伏法,并不是一件多么具有技术含量和难度的事情。 但是,王书金这次的主动配合调查,坦白犯罪事实,却给所有听到他坦诚犯罪事实的办案民警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。 因为他坦诚的犯罪事实中,涉及1994年奸杀命案,已经办结。 犯罪嫌疑人,被已经判决执行。 死刑,已经执行。 到底该怎么办? 逮捕了犯罪嫌疑人,了解了涉案详情,真凶就在眼前,曾经的案子却已经办结,曾经的犯罪嫌疑人被执行枪决,早已不在世间。 翻,还是不翻? 追,还是不追? 翻,已经过去了十年,在技术层面,操作层面难如登天,而且涉及面广。 不翻,怎么对得起自己,怎么对得起无辜的亡魂? 郑成月面临着良心的终极拷问,但是,听到王书金的陈供之后,他的心里,早已有了答案。 4、 在郑成月穿上警服同年的1995年,一位领衔创办洛阳晚报的新闻人重回河南日报社,与3位同僚一起,筹办大河报。四人豪气干云,期望改变当时郑州报业市场,郑州晚报一家独大的局面。 这名新闻人的职务是副总编辑,直接分管采编业务。 在这名新闻人的主导下,大河报先后报道了张金柱事件、洛阳东都商厦大火事件。2001年2月刊发《靓女包围医改会》;3月转载新华社稿件《周口外商气得直哭》。 在这名新闻人的带领下,大河报以深度的报道,全面的视野,迅速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。大河报名闻天下,这名新闻人一时之间,也成为河南新闻界的标志性人物。 这名新闻人,就是马云龙。 此云龙,不姓柳。 但,皆好战。 一遇风云便化龙。 5、 当大河报从新闻质量和经营业绩上都开始蒸蒸日上之时,马云龙的大河报生涯却开始迈入倒计时。 2001年,因为诸多原因,马云龙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大河报。 开始了在河南新闻界的漂流之旅。 6、 将王书金押解回河北后,郑成月带领同事开始进行紧张而繁复的侦破工作。 带着王书金模拟作案过程,指认犯罪现场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。 当王书金到1994年奸杀案现场指认之时,王书金对犯案过程以及相关事实的陈述,与犯罪逻辑及少得可怜的已有证据高度吻合。 随着调查的深入,各项工作的推进,郑成月心里已经有了比较清晰明确的对案子的判断。 10年前的案子,大半是错了。 从罪犯指认到调查佐证,所有事情都在无限接近于真相。 而这个真相,要不要挖,怎么挖,挖真相的过程会遇到什么,挖真相的过程会付出什么代价? ...... 所有这些,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人,郑成月都没有考虑。 他选择要真相。 他要堪破迷雾,挖掘真相。 他开始查访,寻找当年的知情与关联人,相关人员避而不谈;查阅卷宗,纰漏百出;查阅笔录,笔录消失;调查过程,阻碍重重,压力和困难前所未有..... 前路风雨,且艰险。 他选择,逆风而行! 怎么办? 到底该怎么办? 7、 有些盖子,捂是捂不住的。 在王书金还没被押解回河北之时,关于王书金案的风声就甚嚣尘上。 此时的马云龙,在河南商报安家落脚。 不再是总编,是顾问。 这个顾问不仅仅是身份,多年来的资历、影响力、实力、新闻人的个人魅力,使其在河南商报拥有一大帮信徒和同志。 他用他的人格魅力,影响着很多选择从业新闻行业,选择河南商报的年轻人。 他,成为了他们的师者、导师、引路人。 不仅同行,而且同行。 言传身教。 凭着新闻人敏锐的直觉,马云龙判断,王书金案,是一个大新闻。 天大的新闻。 于是马云龙带着团队,带着小伙伴们开始调查深挖。 在这个过程中,从警的郑有成和从文的马云龙正式会面。 两人一见如故。 成为同志,成为同人。 郑成月,不再独行。 马云龙的出现,给予郑成月不一样的解法和思路。 8、 2005年,《河南商报》在马云龙的主导下,经过调查走访,以:一案两凶,谁是真凶?深度报道了发生在1994年的这起奸杀案。 于此同时,《河南商报》放弃独家报道,稿子同步100多家报社,声明:欢迎转载,不要稿酬。 在多家报社、无数新闻人的努力下,这则新闻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,迅速覆盖全国。 报道的这起案件,震动全国。 盖子,终究是捂不住了。它,被掀开了,赤裸裸、血淋淋的呈现在所有人的眼前。 这起案件,被命名为:聂树斌案。 它,后来成为了一起里程碑的事件。 成为了,时代的一个符号。 当时,因为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舆论,聂树斌案迎来了一丝转机。 希望,是崖缝的那束光。 它,开始破晓。 往事,不再封尘。 9、 知错就改,善莫大焉。 知错容易,改错难。 虽然,很多人都知道,哪怕完成了这些步骤,善莫大莫大。 阻碍推进的是什么? 是善的对立面。 好在,步履蹒跚、筚路蓝缕的追光者们,不抛弃、不放弃。 ![]() 10、 2005年3月,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半路出家的律师李树亭,接到一通陌生电话。 电话里传来的是沧桑哽咽的中年妇女的声音。 中年妇女:李律师,你敢不敢接一个案子? 李树亭:什么案子? 中年妇女:天大的案子! ...... 什么案子,比天还大? 李树亭很好奇。 李树亭,半路出家,转行律所,担任律师。 在此之前,李树亭是《燕赵都市报》资深的调查记者。 清华本科,一届招收3300余人,四年应届12000余人。据不可靠信源统计,目前在国内担任调查记者的新闻人,不到200! 与清华本科在读学子的比例为1:60! 这名给李树亭打电话的中年妇女,就是在1995年被执行死刑判决的聂树斌的母亲张换枝。 至于聂树斌母亲为什么会精准找到李树亭,看文到此的小伙伴,应该能找到答案。 在此之前,河南商报第一手报道刊发当日,马云龙带着数份刊发的报纸到张换枝家,通过报道,张换枝懂了。 作为一名母亲,她需要为自己已经死去将近10年的儿子,做点什么。 而在此之前,已经有人开始行动。 据传闻,李树亭,是马云龙帮忙寻找联系的;律师费,是郑成月出的。 为人母,她,责无旁贷。 11、 三天后,见到鬓发霜染的张换枝,了解了案子相关情况,李树亭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天大的案子。遇到了他从业以来最大的困境。 ①、事发时间久远,取证难度大; ②、案已判,人被杀,尘埃落定,前路凶险且未知。 如果李树亭仅仅只是职业律师,仅仅只是出于职业考虑,兴许,这个案子,他不会接。 但是,谁叫他半路出家呢? 很多人的性格,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。 上难度,对李树亭来说,从来不是放弃的理由。 这个案子,他接了。 12、 在接案履职的过程中,李树亭还是低估了案子的难度。 前期,他连法律文书都看不到,连判决书都查阅不了。 曾经作调查记者的经历,帮到了他。 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,他不仅仅是律师,他还是调查记者。 在李树亭展开工作的同时,郑成月也没有闲着。 他开始从王书金身上找突破口,做王书金的心里工作。 在这个过程中,有人阻碍郑有成调查,他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多很多的工作,工作强度之高让他几乎快抽不出时间来过问聂树斌的案子。 有人含沙射影或者直抒胸臆的告诉他,不要再继续下去了。 在调查王书金的过程中,王书金也几度改口。 做罪犯的工作,寻找证据,自己的儿子也因此受牵连,无法进入单位。 张换枝一家为了儿子,也四处奔走,数年来举债累累。 马云龙,一直没停止过对聂树斌案的关注与报道。 曾经,互不相识,不同行业、不同身份的人,为了一件事情,各自努力着。 ...... 但是,案子的推进,龟速而缓慢。 艰难的考验与折磨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。 13、 2007年,李树亭从受害人康某家属处获得了判决书。 同年,聂树斌案得最高院回复,申诉由河北省高院处理。 至此,时间停滞。 7年! 漫长的等待。 黎明的昏黄。 14、 7年里,聂树斌案本身毫无进展。 但是,王书金案迎来了两次判决。 2007年王书金案一审,公诉指控王书金所涉4起奸杀命案,漏掉石家庄西郊玉米地案件。邯郸市中院判决王书金死刑。 王当庭上诉,上诉理由涉及石家庄西郊玉米地案,也就是聂树斌案。 王求死,也被判死。 但是王为什么还要上诉呢? 王的辩护律师两名,一是朱爱民,一是彭思源。 上诉的建议是他们出的,决定是罪人王书金自己做出的。 这两位被告律师,据未经证实信源,皆为马云龙从中牵线。 15、 2013年6月,王书金案,二次开庭。 庭审现场,出现了史上罕见的画面:针对涉聂树斌案,控方力证王书金不是真凶;王书金坚称自己才是真凶。 最终二审维持原判,判决王书金案与聂树斌案无关。 一切,似乎又回到了原点。 郑成月离职,不再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,铁血的卫士。 其年,他四十有九。 古语云:五十,知命。 《周易》第四十九卦,帛书本第四十七卦。 卦辞曰:“己日乃孚,元亨,利贞,悔亡”,象征“变革”! 16、 很多人似乎已经放弃,一切似乎又开始变得云淡风轻。 没曾想,2014年的双12,最高院重启聂树斌案,指定山东高院异地复查。 天,又亮了。 17、 两年后,2016年12月2日,最高法在沈阳宣告聂树斌无罪。 一切尘归尘,土归土。 ![]() 18、 2015年,马云龙离开河南商报,离开媒体行业,在公开信源下,不知所踪。江湖,还留着他的无数传说。 2018年8月25日,聂树斌生父聂学生去世。张焕枝把无罪判决书塞进聂学生袖筒,一起焚烧。让丈夫把清白带给儿子。 多年积郁成疾,郑成月身患尿毒症、肾功能衰竭等9种疾病,病痛,无时不刻在折磨着他。2022年5月,郑成月去世,享年62岁。他为自己立下了墓志铭:人民警察爱人民。 2025年1月7日,本文开篇,李树亭注销法律执业证书,自此以后,不再是法律人。 19、 良知者们有良心, 追光者们路有光。 英雄,莫问前程。 舍身,取义信仰。 记住,那些穿越刀山,跨越火海,追寻理和义的早鸟们。 每一分感动,都能增加一份力量。 世界,总会变好。
文章分类:
新闻资讯
|